刊发于精武杂志 莱阳三山与太极螳螂拳 提及螳螂拳法,世人自然会联想到那威振武术界的“莱阳三山”,作为螳螂门第七代宗师, “莱阳三山”不仅将嫡派太极螳螂拳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更以其骄人的战绩向武术界证明了螳螂门武功的威力.而作为三山之一的王玉山先生,则更以螳螂之太极手,为武术界所称颂. 一.烟台(莱阳)王玉山系统螳螂拳传承世袭表 祖师: 王朗 侠盗(乾隆年间) 李秉霄(李二苟 莱阳小赤山人乾隆末年) 赵珠(赵启禄 莱阳大赤山人) 梁学香(1810~?梁书圃 号梁一眼 海阳于山夼人) 姜化龙(1855~1924字云生 莱阳黄金沟人) 宋志德(1855~?字耀坤 莱阳赵格庄人) 王玉山(1892~1976 莱阳团旺镇崔疃人) 崔寿山(1890~1969) 王元亮(1926. 6.2-2002.12.6) 王元乾 李飞林 二.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传承 莱阳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师承渊源 螳螂拳发源于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祖师,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先人王朗祖师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取其神态、赋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乃创成螳螂拳法。此脉技艺经邓玉德、李秉霄、赵珠一脉独门秘传,至清道光年间梁公学香时,方在胶东烟台地区初露锋芒,而真正使螳螂拳发扬光大的,则始自于姜化龙、宋志德二位先生。 姜化龙(1855~1924字云生 山东莱阳黄金沟人,另一种说法是:生于清咸丰三年即1853年)于民国十年时告老归隐,不知所终.他是清末享誉全国的螳螂门宗师,当时与许多人齐名,如“一拳一脚姜化龙、一刀一枪李永德”、“打得猛姜化龙、打得泼李铭阁”、“拳不过化龙,枪不过郝宏”等等.另外姜化龙与李丹白在当时的山东武术界被誉为泰山北斗。他是胶东螳螂门的奠基人、初祖。胶东烟台螳螂门能有现在流传全国影响全世界的局面,应该说与姜化龙及其后的继承人宋子德、莱阳三山的尽力阐发是分不开的。姜化龙一生虽足迹踏遍胶东,传人颇多,但能继承其嫡派螳螂拳功真传并有所发扬的,仅有宋子德先生. 宋子德先生(1855~?字耀坤 莱阳赵格庄人)是清末民初莱阳的首富,其为人极为好武,因他与姜化龙是姑舅兄弟,并且姜化龙、宋子德、李丹白先生三人曾义结金兰,有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古时习武有“穷文富武”及“武功非至亲不传”之说),使他能够全心的投入螳螂拳的研习弘扬中,加之他文化功底深厚,能够对螳螂门历代先师的绝学、拳谱加以记录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螳螂拳谱,从而使螳螂门技艺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留。在螳螂拳理论及实战方面作出极大的贡献,相传宋子德先生与人较手过招,往往一递手,对方便跌出一丈之外,鲜有能够招架其一招半式者。从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嫡派太极螳螂拳法。 宋子德先生一生授徒极多,然能承其衣钵者,仅有名震武术界的是"三山、两亭",三山即“莱阳三山”, 也就是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三人,两亭是宋福亭、赵玺亭两人。此外著名者尚有纪春亭、铁胳膊姜玉龙、姜吉和等。 螳螂拳传到“莱阳三山”,已历七代。在“莱阳三山”手中,作为嫡派的太极螳螂拳得到了真正的继承、弘扬。“莱阳三山”以其骄人的战绩,向世人证明了螳螂门武功的威力,奠定了近代螳螂门的基础,为螳螂门羸得了声誉。所以“莱阳三山”作为嫡派螳螂门的继承者来讲,在武术界的份量及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莱阳三山太极螳螂拳的传承情况: 莱阳三山之一的李昆山:李昆山(字迸玉1890~1982莱阳由格庄人)是李丹白的侄子,他师承姜化龙先生。1930年任黄县警察队队长,1931年在山东省国术馆任教,1933年参加民国年间的第五届全国获运动会获刀术第四名. 1933年在中央国术馆(南京)举行的国术国考中获大枪优胜, 获得了代表最高荣誉的"金盾"。蒋介石亦曾为其亲书的金匾“一支干戈震东洋,半世英雄传天下”。同年任莱阳国术馆馆长.后任西北军教官并兼任山东省西南乡农学校校长。1948年随国民党去台湾。传人为李鸿杰、其子李登五等,在中国台湾及海外(如东南亚、美国等)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太极螳螂门的“台湾派”。 莱阳三山之一的崔寿山:崔寿山(字彭年1890~1969,莱阳诸陆人)是宋子德先生的外甥。1905年随宋子德先生习太极螳螂拳。1912年开始传授螳螂拳法。1933年任教于莱阳国术馆. 1935年在烟台开设崔寿山拳坊. 1937年开设寿山武馆.著有《螳螂拳谱》,该谱是螳螂门最为系统的武学典籍。 莱阳三山之一的王玉山先生:王玉山(1892~1976年莱阳团旺崔疃人)主要在青岛设国术馆传授螳螂拳法,其徒弟后人遍布胶东,有太极螳螂青岛派之称。 王玉山及其嫡派太极螳螂拳 王玉山先生,生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卒于文革期间(1976年),山东莱阳崔疃人.为螳螂门第七代宗师. 应该说作为嫡派螳螂门而言,传承极为严密,非至亲好友是不可能得到真正传授的。所以能够得到嫡派螳螂拳法真传的人并不是很多。威振武术界的“莱阳三山两亭”, 实际上皆与宋子德先生沾亲带故。故师祖王玉山先生也不例外,他是胶东螳螂门一代巨擘宋公子德的女婿,其妻即为宋子德之女宋甫玉. 要说起师祖王玉山先生的习武经历,可以说是家学渊源,他自10岁起,便从其外祖父习地功拳法,深得其中奥妙.至18岁时(1910年)正式拜入宋子德门下习太极螳螂门武功。经宗师的言传身教、悉心传授,深得螳螂拳中精奥, 武功高深莫测,臻于化境.与师兄弟李坤山、崔寿山一起,被世人尊称为“莱阳三山”. 王玉山先生自25岁(1917年)开始传授螳螂拳法。37岁(1929年)在青岛国术馆第十练习所任教,传授嫡派太极螳螂拳。 1933年莱阳国术馆成立,王玉山任教练,在国术馆传授螳螂拳功。 1933年夏山东济南举行全省国术比赛,王玉山、李坤山先生代表莱阳参加,比赛时,李坤山先生以大枪对刺获全省第一。王玉山先生则在散手对决中第1回合,以螳螂拳阴阳叠手掌手法将军阀韩复渠部下队长击落台下,结果李坤山、王玉山先生获南京中央国术馆出场比赛权。 1940年任青岛省立中学、中纺公司等任国术教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王玉山先生作为老一辈的武术家仍然发挥余热,业余从事武术教学活动。 王玉山先生,拳法以螳螂之太极手威名天下,其拳法出势则太极手千变万化, 寒鸡步变化天穷, 手出则映映忽忽, 手发如雷, 如霹雳, 不动如山岳, 动则如闪电, 犹如水汤火烧一般。令人感到可畏。 主要传人有:王元亮、王元乾等人。 莱阳三山王玉山先生的传人情况 宗师王玉山先生的衣钵传人为王元亮先生、王元乾先生。其中王元亮先生为师祖王玉山先生之二子。王元乾先生为师祖王玉山先生之四子。二人幼承庭训,随师祖王玉山先生研习嫡派螳螂拳法,深得太极螳螂拳之神髓。 王元亮先生(1926. 6.2-2002.12.6)是亨誉武术界的螳螂拳八代宗师。自幼在其父王玉山先生的严格指导下研习家传太极螳螂拳法,全盘继承了太极螳螂门武功。其螳螂拳法造诣极高,在太极螳螂拳法研习及应用上有自已独道的见解和特色。 1983年在国家体委进行的全国武术抢救、挖掘的活动中,被确定为嫡派螳螂拳传人,获国家体委颁发武术挖掘“金狮奖”。 1983年受聘于登州武术馆任总教练。1985年至1989年,被烟台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烟台市武术协会任命为螳螂拳教练.福山螳螂拳学校总教练。晚年又历任青岛崂山文化研究会武术委员会主席、顾问。 王元亮先生一生授徒众多,桃李遍天下,但能承其衣钵者仅有烟台李飞林先生、青岛肖玉华、张宏为先生及其子王晓先生等人。其中烟台李飞林先生深得王元亮先生喜爱,尤得王氏一脉所传之嫡派太极螳螂拳真髓,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第三代(螳螂门第九代)继承人。 李飞林先生1959年生于山东莱阳, 是螳螂门第八代宗师王元亮先生之义子。自十余岁时随王元亮先生学习嫡派太极螳螂拳, 凡王氏一脉太极螳螂拳械功法无不精熟,深得个中三昧.现为烟台市旅游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烟台市国际螳螂拳联宜会常务理事,执教于烟台师范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专业)。使古老的螳螂门技艺步入了我国高等学府。 王玉山系统螳螂拳的传播情况 王玉山系统的太极螳螂拳除其嫡派在国内武术界享有声誉,流传极广外,尚有众多枝系在海外深具影响力,如日本的老螳螂拳研究会,中国台湾的螳螂拳派等。 1983年王元亮先生执教于登州国术馆期间,曾有日本武术界高手来华切磋技艺,经比试,王元亮先生以其精绝的太极螳螂拳法折服日本国高手,后日本高手拜王老为师,回国后成立日本老螳螂拳研究会,对螳螂拳在日本的传播及中日武术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至于中国台湾张德奎先生传下的螳螂拳法,据考张德奎先生之师,则是王玉山师祖的开门弟子王子敬先生。故与本门亦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此枝在海外颇具影响力。 三.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门的武功体系 拳法:中路翻车、八方、崩补、分身八肘、乱接、摘要(共分七段)、梅花路等。 器械:引龙出水刀、白猿偷桃刀、乱搏杆(亦名乱枪)、十八枪、大刀、掠水棍棒等。 内功以三回九转罗汉功为本,辅以八段锦、神仙起居法、太上养生要诀等内功心法,以及铁沙掌等外练功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