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发于《武魂》2006 .7
在著名山东螳螂拳家王元亮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之际,我们一行10余人由王启增老师、李飞林师父、根本一已师叔带队深入螳螂拳发源地莱阳、海阳,在祭拜螳螂门历代祖师的同时,也进一步实地考察、探索、研究山东螳螂拳历史及拳法真谛。以下即是今年五一期间“山东螳螂拳莱海祭祖行记”的点滴记录。 一、海阳梁学香故居 在山东螳螂拳传承史上,有一位前辈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位前辈就是清道光年间的著名螳螂拳家梁学香,梁学香先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武林宗师。山东螳螂拳派自梁学香先生开始,才结束了李秉霄、赵珠之前一脉单传的历史,公开对外教授。其著名传人姜化龙及其后的宋子德、莱阳三山(王玉山、李昆山、崔寿山)更是奠定了后世山东螳螂拳在我国传统武术中的重要地位。 据资料显示,梁学香于清嘉庆14年(1810年)生于海阳榆山夼。虽然海阳属于烟台市,但从烟台到海阳榆山夼,却用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一下车,便感觉到乡村那种特有的古朴淳真的气息。面对榆山夼村,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烟台市武术挖整工作负责人的王启增老师是深有感触的,二十多年来榆山夼变化很大,当年武术挖整时,山东螳螂拳界诸多老前辈尚切在世,王老师深入烟台、莱阳、海阳等地的乡村,实地调查考证,掌握了山东螳螂拳传承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为国家武术挖整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时王老师曾亲临海阳榆山夼挖掘整理山东螳螂拳,而梁学香前辈第三世孙梁振照先生所献拳谱《可使有勇》、《拳棍枪谱》、《内功谱》等也是经王老师之手上交国家的。此次我们海阳之行,梁振照先生因有事不在村中,负责接待我们的是梁学香先生第四世孙梁风忠先生(系梁振照先生之子)。在梁先生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梁学香故居。据说这里就是当年姜化龙为其师梁学香先生所盖的六间房子。故居仍在,先辈已逝,令人有种世时变幻,沧海桑田的感觉。 离开梁学香故居,一路行至一座小山上。在一处较为平整的土地上矗立着梁学香及其子梁敬川先生等人的墓碑。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进行了祭拜。祭拜完毕后,李飞林师父与梁家后人谈起十年前到海阳榆山夼祭拜梁学香祖师的事情。李飞林师父是著名螳螂拳家莱阳三山王玉山一系的嫡派再传,其师承王元亮先生、王元乾先生、王维一先生等人。十年前曾随王元乾师爷到榆山夼祭拜过梁学香祖师,梁振照先生当年将梁学香祖师所遗拳谱《长枪谱》赠给了王元乾师爷,而此谱在本门传承中也得到了保存。当与梁家后人聊及梁学香螳螂拳法在梁家后辈中的传承情况时,梁家后人表示现在梁家后辈中已无人继承家学,只有他们的兄弟梁国爱先生正为研习螳螂拳法整日奔走。李飞林师父当即表示愿将梁学香传于姜化龙、宋子德、莱阳三山一枝的螳螂拳法免费传于梁氏后人。使梁家后人仍能得到梁氏一脉螳螂拳法真谛。 二、莱阳崔疃祭祖 海阳榆山夼与莱阳相距很近,坐在车上感觉只有一会就到了莱阳市中心。莱阳市素有“梨乡”之称。这里不仅有天下驰名的莱阳梨,在武术界更以“螳螂窝”著称于世。当然,这里所说的莱阳,不仅指现今烟台下辖的莱阳市,而是古莱阳,它包括了今莱阳市、海阳市的一部分及青岛的莱西市等地。山东螳螂拳法的赫赫威名多是由古时莱阳籍传人打造出来的。而在众多螳螂拳传人中,尤以“莱阳三山”最为著名,影响重大,皆是宗师级的人物。他们代表着山东螳螂拳一脉正统的传承。 莱阳三山之一的王玉山先生,名王珍。生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卒于文革期间(1976年),山东省莱阳市团旺镇崔疃村人。据王玉山先生墓碑碑文记载王玉山先生的螳螂拳法师承于姜化龙、宋子德先生,他是螳螂门一代巨擘宋子德先生的侄女婿,深得姜、宋所传的梁学香螳螂拳法真髓。其拳法以螳螂之太极手威名天下。1933年代表莱阳数县参加山东省擂台赛,王玉山先生以精湛的技艺,经166场比赛击败了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著名代表取得了第一。特别是在拳法上以螳螂拳中“翻车辘轳锤”、“一肘遮半身”、“阴阳叠手掌”等招式,将山东省国术馆的高手马洪志打下擂台,一举成名。当时时任山东省省长的马良及山东省国术馆馆长邓来庚评说:“莱阳代表(指王玉山)的打法、这些人都不够他打的……”;同年10月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性的擂台赛“第二届中央国术国考”,取得优胜,时有“螳螂王”之誉。同去的李昆山先生也获得了长兵第一的佳绩。 在王玉山先生众多传人中,其二子王元亮先生、四子王元乾先生犹得螳螂拳法真髓,堪称一时喻亮。王家墓群中有“简介”一碑,其中载曰:“…然得其太极螳螂拳术衣钵者唯其次子王元亮、四子王元乾先生。…王元亮先生于1983年荣获全国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工作“金狮奖”。历任登州武术馆总教练、烟台螳螂拳学校总教练、青岛崂山文化研究会武术委员会主席、顾问等职。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螳螂拳的继承、弘扬的作出了杰出贡献。王元亮先生不幸于2002年12月6日因病逝于青岛,享年77岁。斯人已逝兮,国术长存。先生千古!”。 2005年4月,在莱阳崔疃为王元亮师爷举行了立碑仪式。本人随师李飞林师父参加了此场仪式。李飞林师父及其入室弟子张波、刘连洋、张伟涛、石昊捷、蒋涛等作为王元亮师爷的太极螳螂真传,也铭刻于碑文之中。参与此次立碑活动的有来自于山东烟台、青岛、潍坊、威海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的螳螂拳派同门数百人,共同祭奠王元亮师爷英灵。时隔一年,诸多同门又再次相聚于莱阳崔疃为王元乾师爷举行了立碑仪式。 三、传承与发展 据考,山东螳螂拳法在清代道光年间梁学香传拳时是称为“螳螂拳”,并没有今现的诸多别样称谓。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太极螳螂、六合螳螂、鸳鸯螳螂、光板螳螂、摔手螳螂、精手螳螂等,这些名称的出现应当是在清道光年间之后的事情。螳螂门分枝别派,应当是螳螂拳派传人与各派武术交流后的结果。这是山东螳螂拳派实力的表现,也是山东螳螂拳派走向辉煌的标志。 本枝所承为莱阳三山王玉山先生一脉的“太极螳螂拳法”。据考,太极螳螂的命名是出自宋子德先生。取名“太极”二字,并非是说本派武功与太极拳有何关联,其取意有二:1.太极含有太古之意,意即本拳为古传螳螂拳法;2.取名太极是理归太极的意思,即本门拳法以易经周易中的太极阴阳学说为指导,拳法中贯穿阴阳、虚实、刚柔的理论。所以在1933年莱阳三山的王玉山及李昆山先生取得中央国术国考佳绩之后,为了与其他各枝螳螂拳有所区别,宋子德先生将梁学香传姜、宋,再传莱阳三山一枝嫡系相传的螳螂拳法命名为“太极螳螂”(外界称为梅花螳螂)。 应当说太极螳螂拳就是古传山东螳螂拳的载体,同时也是对梁学香一脉相传的螳螂拳法的发展。它是以山东螳螂拳的真传为基础,吸取了莱阳长拳、地功的精义于其内,使拳法别具特色。其总体特征为:“螳螂之体、太极手、寒鸡步”,拳法以乱接、崩补、摘要、梅花路、分身八肘等拳法为主体,功法以三回九转罗汉功为主,器械有十八大枪、六合棍、单刀摘奇、双手剑等。讲究“囫囵劲”劲法、身法及十二纲要的运用等,手法精妙。用于技击实战,威力极强。 作为著名螳螂拳家王元亮先生的义子,李飞林师父深得王元亮先生喜爱,得授王家一脉太极螳螂拳法衣钵真传。并得到王元乾师爷、王维一师爷的传授指点。近年来建立了烟台市三山螳螂拳研究推广中心并亲任理事长,同时担任烟台市武协副主席、烟台市国际螳螂拳联谊会常务理事长、鲁东大学传统武术教练、香港山东螳螂拳联合会荣誉主席等职,取得了2003年凤祥杯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比赛第一名、2004年香港世界功夫群英会第一名,并被香港武林同仁誉为当代“山东螳螂四大名师”之一。2004年8月率其入室弟子张波、刘连洋、张伟涛等参加河南卫视“武林风”节目“螳螂拳”专题的拍摄,其后又参加了山东电视台中华武术节目的拍摄。通过电视媒体向世人展示了原原本本的山东螳螂拳法。2004年10月李飞林师父作为山东省唯一的螳螂拳派代表进入“首界世界传统武术节”国家队,并取得了数个第一的佳绩。李飞林师父为了山东螳螂拳法的传承,四处奔走、传道授业。为螳螂拳的发展,积极与传统武术各派交流印证武功,为推动传统螳螂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王元亮师爷诞辰八十周年之际,真诚祝愿太极螳螂拳法真义能够永存于世,传统山东螳螂拳法能够发扬光大! |